月神廟供奉的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狄安娜,是太陽神阿波羅的雙生妹妹。
阿爾忒彌斯是格拉森的守護神,因此她的神廟比宙斯的神廟位置更高,也更雄偉。要進入神殿先要登上高高的、仿佛通向穹宇的台階,令人倍感崇高與神聖。神殿前的大理石巨柱,直徑約2米,高度達20米,是由三截巨石磨成圓柱然後疊起來的。 神奇的是,這些看似不可撼動的巨柱之中,有一根是會搖動的,導遊會拿一根湯匙插入石頭基座的縫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湯匙因大柱的搖晃而震動。你也可以用鑰匙、或乾脆自己的手指探入石縫裡去感覺這種震顫。這說明石柱和基座之間並沒有採取固定措施,卻能歷經數次地震而千年不倒,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出處:亞洲旅遊網www.ASTour.com.cn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祕魯
国名:秘鲁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Peru,La República del Perú) 國名:秘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eru,La República del Perú)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 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中间为白色,两侧为红色,白色长方形中间有国徽图案。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中間為白色,兩側為紅色,白色長方形中間有國徽圖案。 白色象征自由、民主、和平与幸福;红色象征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也表示人民对烈士的怀念。白色象徵自由、民主、和平與幸福;紅色象徵人民在獨立戰爭中取得的勝利,也表示人民對烈士的懷念。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 盾面左上方是一只南美骆马,为该国国兽,代表国家的动物资源,也是秘鲁民族的象征之一;右上方是一棵金鸡纳树,代表该国的植物资源;下半部为一只象征丰饶的羊角,代表该国的自然资源和矿藏。盾面左上方是一隻南美駱馬,為該國國獸,代表國家的動物資源,也是秘魯民族的象徵之一;右上方是一棵金雞納樹,代表該國的植物資源;下半部為一隻象徵豐饒的羊角,代表該國的自然資源和礦藏。 盾徽上端为一个绿枝叶环;两侧各有两面秘鲁国旗。盾徽上端為一個綠枝葉環;兩側各有兩面秘魯國旗。 国花:向日葵 國花:向日葵
国树:金鸡纳树 國樹:金雞納樹
国兽:骆马 國獸:駱馬
独立日: 7月28日(1821年) 獨立日: 7月28日(1821年)
国庆日: 7月28日(1821年) 國慶日: 7月28日(1821年)
国家政要:总统阿兰·加西亚(Alan Garcia) ,2006年6月当选,7月宣誓就职;国会主席路易斯·冈萨雷斯-波萨达, 2007年7月宣誓就职 。 國家政要:總統阿蘭·加西亞(Alan Garcia) ,2006年6月當選,7月宣誓就職;國會主席路易斯·岡薩雷斯-波薩達, 2007年7月宣誓就職 。 前总统藤森 前總統藤森
自然地理:面积为1285216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面積為1285216平方公里。 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毗连,南与智利交界,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大西洋。位於南美洲西部,北與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接壤,東同巴西毗連,南與智利交界,東南與玻利維亞毗連,西瀕大西洋。 海岸线长2254公里。海岸線長2254公里。 安第斯山纵贯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安第斯山縱貫南北,山地佔全國面積的1/3。 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有断续分布的平原;中部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东部为亚马孙林区。全境從西向東分為三個區域:西部沿海區為狹長的干旱地帶,有斷續分佈的平原;中部高原區主要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約4300米,亞馬孫河發源地;東部為亞馬孫林區。 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6768米,为秘鲁最高点。科羅普納峰和薩爾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蘭山海拔6768米,為秘魯最高點。 主要河流为乌卡亚利河和普图马约河。主要河流為烏卡亞利河和普圖馬約河。 秘鲁西部属热带沙漠、草原气候,干燥而温和,年平均气温12-32℃;中部气温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14℃;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4—35℃。秘魯西部屬熱帶沙漠、草原氣候,乾燥而溫和,年平均氣溫12-32℃;中部氣溫變化大,年平均氣溫1—14℃;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4—35℃。 首都平均气温15—25℃。首都平均氣溫15—25℃。 年平均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东部在20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東部在2000毫米以上。
人口: 2722万(2005年)。 人口: 2722萬(2005年)。 其中印第安人占41%,印欧混血种人占36%,白人占19%,其他种族占4%。其中印第安人佔41%,印歐混血種人佔36%,白人佔19%,其他種族佔4%。 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阿伊马拉语和其他30多种印第安语。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一些地區通用克丘亞語、阿伊馬拉語和其他30多種印第安語。 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 利马(lima) ,人口781. 67万(2005年)。 首都: 利馬(lima) ,人口781. 67萬(2005年)。
行政区域:全国划分为24个省和1个直属区(卡亚俄区)。 行政區域:全國劃分為24個省和1個直屬區(卡亞俄區)。 各省名称如下:亚马孙省、安卡什省、阿普里马克省、阿雷基帕省、阿亚库乔省、卡哈马卡省、库斯科省、万卡维利卡省、瓦努科省、伊卡省、胡宁省、拉利伯塔德省、兰巴耶克省、利马省、洛雷托省、马德雷·德迪奥斯省、莫克瓜省、帕斯科省、皮乌拉省、普诺省、圣马丁省、塔克纳省、通贝斯省、乌卡亚利省。各省名稱如下:亞馬孫省、安卡什省、阿普里馬克省、阿雷基帕省、阿亞庫喬省、卡哈馬卡省、庫斯科省、萬卡維利卡省、瓦努科省、伊卡省、胡寧省、拉利伯塔德省、蘭巴耶克省、利馬省、洛雷托省、馬德雷·德迪奧斯省、莫克瓜省、帕斯科省、皮烏拉省、普諾省、聖馬丁省、塔克納省、通貝斯省、烏卡亞利省。
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安第斯山脈中的馬丘比丘古城遺跡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利马街头女交警(2004年7月)。 利馬街頭女交警(2004年7月)。 利马市从1999年开始选用女交警,到现在该市交警几乎全部改由女性担任。 利馬市從1999年開始選用女交警,到現在該市交警幾乎全部改由女性擔任。
简史:古代境内居住着印第安人。 簡史:古代境內居住著印第安人。 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以库斯科城为首府,在高原地区建立了“印加帝国”。公元11世紀,印第安人以庫斯科城為首府,在高原地區建立了“印加帝國”。 15-16世纪初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 15-16世紀初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 1533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533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1535年建立利马城,1544年成立秘鲁总督区,成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统治的中心。 1535年建立利馬城,1544年成立秘魯總督區,成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統治的中心。 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建立秘鲁共和国。 1821年7月28日宣布獨立,建立秘魯共和國。 1835年玻利维亚和秘鲁合并,称秘鲁—玻利维亚邦联。 1835年玻利維亞和秘魯合併,稱秘魯—玻利維亞邦聯。 1839年邦联瓦解。 1839年邦聯瓦解。 1854年废除奴隶制。 1854年廢除奴隸制。 1879─1883年,秘鲁联合玻利维亚同智利进行争夺硝石产地的“太平洋战争”。 1879─1883年,秘魯聯合玻利維亞同智利進行爭奪硝石產地的“太平洋戰爭”。 秘鲁战败后,智利夺取了世界最大的硝石产地塔拉帕卡省,并控制了秘鲁的塔克纳、阿利卡两省。秘魯戰敗後,智利奪取了世界最大的硝石產地塔拉帕卡省,並控制了秘魯的塔克納、阿利卡兩省。 1929年双方经过和平谈判,秘鲁收回塔克纳省。 1929年雙方經過和平談判,秘魯收回塔克納省。 1933年与哥伦比亚发生边界战争,秘战败。 1933年與哥倫比亞發生邊界戰爭,秘戰敗。 1948年10月奥德利亚发动军事政变上台。 1948年10月奧德利亞發動軍事政變上台。 1963年6月人民行动党贝朗德·特里当选总统。 1963年6月人民行動黨貝朗德·特里當選總統。 1968年10月3日贝拉斯科陆军中将发动政变后出任总统。 1968年10月3日貝拉斯科陸軍中將發動政變後出任總統。 1975年8月29日莫拉莱斯将军接管政权,1977年宣布“还政于民”。 1975年8月29日莫拉萊斯將軍接管政權,1977年宣布“還政於民”。 秘鲁费利佩城堡 皇家费利佩城堡——秘鲁历史的见证 秘鲁高原古都库斯科 秘鲁将每年3月30日定为“佣人节” 秘魯費利佩城堡 皇家費利佩城堡——秘魯歷史的見證 秘魯高原古都庫斯科 秘魯將每年3月30日定為“傭人節”
出處:中國新聞網www.news.xinhuanet.com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 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中间为白色,两侧为红色,白色长方形中间有国徽图案。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中間為白色,兩側為紅色,白色長方形中間有國徽圖案。 白色象征自由、民主、和平与幸福;红色象征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也表示人民对烈士的怀念。白色象徵自由、民主、和平與幸福;紅色象徵人民在獨立戰爭中取得的勝利,也表示人民對烈士的懷念。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 盾面左上方是一只南美骆马,为该国国兽,代表国家的动物资源,也是秘鲁民族的象征之一;右上方是一棵金鸡纳树,代表该国的植物资源;下半部为一只象征丰饶的羊角,代表该国的自然资源和矿藏。盾面左上方是一隻南美駱馬,為該國國獸,代表國家的動物資源,也是秘魯民族的象徵之一;右上方是一棵金雞納樹,代表該國的植物資源;下半部為一隻象徵豐饒的羊角,代表該國的自然資源和礦藏。 盾徽上端为一个绿枝叶环;两侧各有两面秘鲁国旗。盾徽上端為一個綠枝葉環;兩側各有兩面秘魯國旗。 国花:向日葵 國花:向日葵
国树:金鸡纳树 國樹:金雞納樹
国兽:骆马 國獸:駱馬
独立日: 7月28日(1821年) 獨立日: 7月28日(1821年)
国庆日: 7月28日(1821年) 國慶日: 7月28日(1821年)
国家政要:总统阿兰·加西亚(Alan Garcia) ,2006年6月当选,7月宣誓就职;国会主席路易斯·冈萨雷斯-波萨达, 2007年7月宣誓就职 。 國家政要:總統阿蘭·加西亞(Alan Garcia) ,2006年6月當選,7月宣誓就職;國會主席路易斯·岡薩雷斯-波薩達, 2007年7月宣誓就職 。 前总统藤森 前總統藤森
自然地理:面积为1285216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面積為1285216平方公里。 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毗连,南与智利交界,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大西洋。位於南美洲西部,北與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接壤,東同巴西毗連,南與智利交界,東南與玻利維亞毗連,西瀕大西洋。 海岸线长2254公里。海岸線長2254公里。 安第斯山纵贯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安第斯山縱貫南北,山地佔全國面積的1/3。 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有断续分布的平原;中部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东部为亚马孙林区。全境從西向東分為三個區域:西部沿海區為狹長的干旱地帶,有斷續分佈的平原;中部高原區主要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約4300米,亞馬孫河發源地;東部為亞馬孫林區。 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6768米,为秘鲁最高点。科羅普納峰和薩爾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蘭山海拔6768米,為秘魯最高點。 主要河流为乌卡亚利河和普图马约河。主要河流為烏卡亞利河和普圖馬約河。 秘鲁西部属热带沙漠、草原气候,干燥而温和,年平均气温12-32℃;中部气温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14℃;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4—35℃。秘魯西部屬熱帶沙漠、草原氣候,乾燥而溫和,年平均氣溫12-32℃;中部氣溫變化大,年平均氣溫1—14℃;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4—35℃。 首都平均气温15—25℃。首都平均氣溫15—25℃。 年平均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东部在20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東部在2000毫米以上。
人口: 2722万(2005年)。 人口: 2722萬(2005年)。 其中印第安人占41%,印欧混血种人占36%,白人占19%,其他种族占4%。其中印第安人佔41%,印歐混血種人佔36%,白人佔19%,其他種族佔4%。 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阿伊马拉语和其他30多种印第安语。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一些地區通用克丘亞語、阿伊馬拉語和其他30多種印第安語。 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 利马(lima) ,人口781. 67万(2005年)。 首都: 利馬(lima) ,人口781. 67萬(2005年)。
行政区域:全国划分为24个省和1个直属区(卡亚俄区)。 行政區域:全國劃分為24個省和1個直屬區(卡亞俄區)。 各省名称如下:亚马孙省、安卡什省、阿普里马克省、阿雷基帕省、阿亚库乔省、卡哈马卡省、库斯科省、万卡维利卡省、瓦努科省、伊卡省、胡宁省、拉利伯塔德省、兰巴耶克省、利马省、洛雷托省、马德雷·德迪奥斯省、莫克瓜省、帕斯科省、皮乌拉省、普诺省、圣马丁省、塔克纳省、通贝斯省、乌卡亚利省。各省名稱如下:亞馬孫省、安卡什省、阿普里馬克省、阿雷基帕省、阿亞庫喬省、卡哈馬卡省、庫斯科省、萬卡維利卡省、瓦努科省、伊卡省、胡寧省、拉利伯塔德省、蘭巴耶克省、利馬省、洛雷托省、馬德雷·德迪奧斯省、莫克瓜省、帕斯科省、皮烏拉省、普諾省、聖馬丁省、塔克納省、通貝斯省、烏卡亞利省。
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安第斯山脈中的馬丘比丘古城遺跡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利马街头女交警(2004年7月)。 利馬街頭女交警(2004年7月)。 利马市从1999年开始选用女交警,到现在该市交警几乎全部改由女性担任。 利馬市從1999年開始選用女交警,到現在該市交警幾乎全部改由女性擔任。
简史:古代境内居住着印第安人。 簡史:古代境內居住著印第安人。 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以库斯科城为首府,在高原地区建立了“印加帝国”。公元11世紀,印第安人以庫斯科城為首府,在高原地區建立了“印加帝國”。 15-16世纪初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 15-16世紀初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 1533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533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1535年建立利马城,1544年成立秘鲁总督区,成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统治的中心。 1535年建立利馬城,1544年成立秘魯總督區,成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統治的中心。 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建立秘鲁共和国。 1821年7月28日宣布獨立,建立秘魯共和國。 1835年玻利维亚和秘鲁合并,称秘鲁—玻利维亚邦联。 1835年玻利維亞和秘魯合併,稱秘魯—玻利維亞邦聯。 1839年邦联瓦解。 1839年邦聯瓦解。 1854年废除奴隶制。 1854年廢除奴隸制。 1879─1883年,秘鲁联合玻利维亚同智利进行争夺硝石产地的“太平洋战争”。 1879─1883年,秘魯聯合玻利維亞同智利進行爭奪硝石產地的“太平洋戰爭”。 秘鲁战败后,智利夺取了世界最大的硝石产地塔拉帕卡省,并控制了秘鲁的塔克纳、阿利卡两省。秘魯戰敗後,智利奪取了世界最大的硝石產地塔拉帕卡省,並控制了秘魯的塔克納、阿利卡兩省。 1929年双方经过和平谈判,秘鲁收回塔克纳省。 1929年雙方經過和平談判,秘魯收回塔克納省。 1933年与哥伦比亚发生边界战争,秘战败。 1933年與哥倫比亞發生邊界戰爭,秘戰敗。 1948年10月奥德利亚发动军事政变上台。 1948年10月奧德利亞發動軍事政變上台。 1963年6月人民行动党贝朗德·特里当选总统。 1963年6月人民行動黨貝朗德·特里當選總統。 1968年10月3日贝拉斯科陆军中将发动政变后出任总统。 1968年10月3日貝拉斯科陸軍中將發動政變後出任總統。 1975年8月29日莫拉莱斯将军接管政权,1977年宣布“还政于民”。 1975年8月29日莫拉萊斯將軍接管政權,1977年宣布“還政於民”。 秘鲁费利佩城堡 皇家费利佩城堡——秘鲁历史的见证 秘鲁高原古都库斯科 秘鲁将每年3月30日定为“佣人节” 秘魯費利佩城堡 皇家費利佩城堡——秘魯歷史的見證 秘魯高原古都庫斯科 秘魯將每年3月30日定為“傭人節”
出處:中國新聞網www.news.xinhuanet.com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印度
婆羅多舞(Bharatha Natyam)是印度最具代表的古典舞蹈,據說是發源於南印度坦米爾拿督邦(Tamil Nadu )的省會,坦賈武爾(Thanjavur)。婆羅多舞的字根源來自Bhava(情緒)Raga(音樂)Tala(節奏)Natym(動作Naritta) ,因而可清楚了解,婆羅多舞的元素是結合情緒,音樂和節奏的舞動之表演芸術形式。
婆羅多舞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3世紀聖者婆羅達(Bharatha)所著有關印度舞蹈的理論”那亞 沙土亞”(Natya Sastya),這种舞蹈的目的是要以舞蹈酬神。舞者必需要謙誠無私,以供奉神明的情境起舞。到18世紀,舞蹈家尖就里(Janjore)將特定的主題音樂,融入婆羅多舞,當時是以獨舞為其特色。不久,由於統制者的權力,伸入廟宇,婆羅多舞走出了廟堂和世俗的娛樂結合,傭俗了婆羅多舞;一度中落。20世紀初,熱衷印度文化術業有專精的學者、芸人,從印度的數百座古老石刻、壁畫、碑文臨摹學習,重建婆羅多舞,婆羅多舞才得以重生。現在我們欣賞的婆羅多舞,也不僅是獨舞為主,也有雙人或團体的表演的方式,也不拘泥女性舞者,也有男性的舞者。
婆羅多舞的服裝非常精緻,講究,布料是絲織品,從頭到手到腳,都配戴著精巧的飾品,女性舞者的長髮上亦戴上鮮花,非常的美麗!
婆羅多舞當然是以祈願,奏獻神為主,但也融入了史瓦馬(Jathi Swarma)和抒情詩的沙巴達馬士(Shabdamas)和純舞蹈的歐比希那亞(Obhinaya)及替亞那(Thiiana),因此我們看到的婆羅多舞,不只是神的舞蹈,也是結合了史詩故事和舞蹈相亙交識而成的。因此,一場婆羅多舞的演出,可長達一個多小時,舞者要在不同的情境,自然優雅的交替轉換,非常獨特,也彰顯婆羅多舞精緻和難度。
印度婆羅多舞
笛帕的舞蹈的學習訓練養成非常紮實,笛帕早年進入印度非常有名的婆羅多舞蹈學校,這學校的舞蹈在動作、舞姿繞優雅及豐富多變的表情聞名印度,笛帕師從名師Mrs Kanaka Srinivasan學習婆羅多舞蹈,Mrs Kanaka Srinivasan是印度藝術學院舞蹈大獎(Sangeet Natak Academy Award)得獎人,笛帕追隨Mrs Kanaka Srinivasan 20年間受到老師無私的教導,笛帕從老師那學到非常珍貴的技巧和婆羅多舞的神韻。
笛帕不久又參予印度有名的舞蹈工作坊,接受 Smt Kalanidhi Narayanan的指導,並參予各種文化活動的表演,得到很多的獎賞和肯定,1995年得到馬德拉斯音樂院最佳舞蹈的殊榮,及2000年得到印度V Endowment Award的舞蹈獎,被印度電視臺譽言有加,他也受邀ICCR(印度文建會)的評審團隊的成員,1997年並受ICCR之支助到馬來西亞、新加印尼等地慶祝印度獨立記念日的巡迴表演。2000年又受印度政府支助遠赴美洲的干里達(Trinidad)及多巴哥(Tobago)表演,廣受歡迎。
1999年笛帕在美國僑居,受到Kavcri 學校的支助,笛帕在奧立崗(Oregon)波特蘭(Portland)地區教了5年的印度舞和波特蘭社區大學教課。笛帕亦受邀協助當地舞蹈表演評審工作,對舞蹈的事業他樂在其中,她也無私無我的做出供獻。
2004中笛帕,隨在美國先生工作關係,調派台南古都,將和台北印度愛樂中合作,在台灣共同推廣印度舞蹈做出貢獻。
婆羅多舞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3世紀聖者婆羅達(Bharatha)所著有關印度舞蹈的理論”那亞 沙土亞”(Natya Sastya),這种舞蹈的目的是要以舞蹈酬神。舞者必需要謙誠無私,以供奉神明的情境起舞。到18世紀,舞蹈家尖就里(Janjore)將特定的主題音樂,融入婆羅多舞,當時是以獨舞為其特色。不久,由於統制者的權力,伸入廟宇,婆羅多舞走出了廟堂和世俗的娛樂結合,傭俗了婆羅多舞;一度中落。20世紀初,熱衷印度文化術業有專精的學者、芸人,從印度的數百座古老石刻、壁畫、碑文臨摹學習,重建婆羅多舞,婆羅多舞才得以重生。現在我們欣賞的婆羅多舞,也不僅是獨舞為主,也有雙人或團体的表演的方式,也不拘泥女性舞者,也有男性的舞者。
婆羅多舞的服裝非常精緻,講究,布料是絲織品,從頭到手到腳,都配戴著精巧的飾品,女性舞者的長髮上亦戴上鮮花,非常的美麗!
婆羅多舞當然是以祈願,奏獻神為主,但也融入了史瓦馬(Jathi Swarma)和抒情詩的沙巴達馬士(Shabdamas)和純舞蹈的歐比希那亞(Obhinaya)及替亞那(Thiiana),因此我們看到的婆羅多舞,不只是神的舞蹈,也是結合了史詩故事和舞蹈相亙交識而成的。因此,一場婆羅多舞的演出,可長達一個多小時,舞者要在不同的情境,自然優雅的交替轉換,非常獨特,也彰顯婆羅多舞精緻和難度。
印度婆羅多舞
笛帕的舞蹈的學習訓練養成非常紮實,笛帕早年進入印度非常有名的婆羅多舞蹈學校,這學校的舞蹈在動作、舞姿繞優雅及豐富多變的表情聞名印度,笛帕師從名師Mrs Kanaka Srinivasan學習婆羅多舞蹈,Mrs Kanaka Srinivasan是印度藝術學院舞蹈大獎(Sangeet Natak Academy Award)得獎人,笛帕追隨Mrs Kanaka Srinivasan 20年間受到老師無私的教導,笛帕從老師那學到非常珍貴的技巧和婆羅多舞的神韻。
笛帕不久又參予印度有名的舞蹈工作坊,接受 Smt Kalanidhi Narayanan的指導,並參予各種文化活動的表演,得到很多的獎賞和肯定,1995年得到馬德拉斯音樂院最佳舞蹈的殊榮,及2000年得到印度V Endowment Award的舞蹈獎,被印度電視臺譽言有加,他也受邀ICCR(印度文建會)的評審團隊的成員,1997年並受ICCR之支助到馬來西亞、新加印尼等地慶祝印度獨立記念日的巡迴表演。2000年又受印度政府支助遠赴美洲的干里達(Trinidad)及多巴哥(Tobago)表演,廣受歡迎。
1999年笛帕在美國僑居,受到Kavcri 學校的支助,笛帕在奧立崗(Oregon)波特蘭(Portland)地區教了5年的印度舞和波特蘭社區大學教課。笛帕亦受邀協助當地舞蹈表演評審工作,對舞蹈的事業他樂在其中,她也無私無我的做出供獻。
2004中笛帕,隨在美國先生工作關係,調派台南古都,將和台北印度愛樂中合作,在台灣共同推廣印度舞蹈做出貢獻。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渥太華
渥太華
興起於渥太華河之上的渥太華是加拿大的首都。是世界上最寒冷的首都之一。1月份平均氣溫是-11℃。最低氣溫達-39℃。人口120萬。渥太華又稱“鬱金香城”。一八五七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選擇了渥太華作為英國這塊殖民地的首府;此後,渥太華便成為加拿大的政治中心。它既是重要的鐵路樞紐,又是著名河港,還有百余條航線通往國內外重要城市。在德若阿金姆建有加拿大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渥太華還是全國文化、科學研究的重要城市。渥太華大學、卡皮頓大學等最高學府,著名的科學院和研究中心均設於此。市內還有國家藝術中心 (National Arts Centre)、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文明博物館 (Museum of Civilizations)、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 、全國科學技術博物館、國家軍事博物館、國家航空博物館、郵政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這個擁有數千英畝的城市,雖不算大,卻井然有序,處處可見綠化及自然保育的用心。 綠樹濃蔭與華夏高樓使渥城在華麗的外表下,自有一份莊嚴溫婉。 在該城居住著1萬余華人。市區中心附近的王馬錫街,是華人商店集中區。
訂閱:
文章 (Atom)